支持香港推出内地国债期货
第三,中国证监会将支持在香港发行内地国债期货,促进内地国债期货市场的双向开放。这一举措将通过“债券通”等渠道为内地国债投资引入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再加上此前宣布的“互换通”,将使境外投资者能够对冲人民币资产息率波动的风险。
在实践中,内地和香港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可以得到加强,买卖差价可能会减少,而且进一步扩大国际参与投资内地国债可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及促进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的发展。
当前的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
目前,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主要包括“沪港通及深港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和"互换通"。
沪港通及深港通:沪港通于2014年11月启动,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证券交易所的合资格股票提供双向交易机制。继沪港通成功推出后,深港通于2016年12月推出,基本上采用了与沪港通类似的原则和安排。沪港通和深港通使内地和香港的投资者能够在指定的范围内,通过当地证券经纪买卖在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债券通:债券通允许内地和海外的投资者通过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基础设施连接,在对方的债券市场进行交易。北向通于2017年7月启动,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机会。南向通于2021年9月上线,为内地机构投资者通过香港债券市场投资境外债券提供了高效的渠道。[3]
跨境理财通:该计划于2021年9月开通,允许粤港澳大湾区符合条件的内地、香港和澳门居民通过各自银行系统之间建立的闭环式资金管道运作,投资于对方市场上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该计划取得一个重大突破,就是让个人散户投资者可通过正式渠道直接开立和操作跨境投资账户,并可以选择自己喜好的理财产品。关于跨境理财通的更多细节,请参阅我们之前的文章。
互换通: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及香港金融管理局在2022年7月的联合公告中宣布,将开展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的互联互通合作,预计于2023年初开始。该项安排将使投资者能够通过两个司法管辖区的基础设施机构之间的交易、清算和结算方面的安排,参与内地和香港的利率互换市场。在初始阶段将首先启动北向通,香港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可以交易内地的利率互换产品。这可进一步扩大内地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南向通(即让内地投资者交易香港的金融衍生品)将适时开放。[4]
要点
现有机制和三项新举措将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新阶段,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的加强也将进一步凸显香港作为最重要的离岸人民币产品中心的地位。
(作者感谢江晓雯女士(律师助理)对本文的贡献。)